Subsidiary Unit
院屬單位
地質調查分院
地質調查分院簡介
地質調查分院為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院下屬實體,以原成都分院為班底組建而成,成立于2018年10月,主要以西藏、四川為根基,拓展甘肅、陜西、青海、新疆等?。▍^)國家類地質礦產調查及評價、商業性礦產勘查和社會地質勘查及技術服務工作,為綜合性地質調查分院。
分院現有員工31人,各類技術人員24人,其中高級職稱11人、中級職稱10人、初級職稱3人,在西藏分別設立拉薩、林芝、日喀則、那曲、阿里、山南六大經營辦事處。
分院秉承“缺氧不缺精神、勇于攀登”的團隊精神,以“全產業鏈服務、技術專家團隊服務、質量服務、成果服務、效率服務、增值服務”為理念,扎根雪域高原20年,高質量完成10余個國家類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、10余個局投找礦勘查項目、20余個社會勘查類項目及眾多技術服務類項目,提交大型銅礦床1處、大型金礦床1處及眾多礦產地,在銅、鉛鋅、金、鹽湖礦產勘查技術方面具行業優勢,其中“尼木地區銅礦勘查”、“念扎金礦勘查”,納入全國勘查成果百例。
近年,在傳統地勘行業低迷形勢下,地質調查分院把握市場機遇、調整思路、積極開拓市場、占領市場。在傳統社會地質勘查業務(金礦、鉛鋅礦)上,成果凸顯,以“點的突破,輻射面(帶),帶動周邊礦業權人勘查信心和熱情”為思路,積極拓展、占領傳統社會勘查市場,并取得成效。在大地質業務(非金屬礦、鹽湖礦)、采礦證前置系列報告業務、政府服務類業務(礦山巡檢、一礦一檔、三率調查)等領域,以“為政府(業主)服好務、主動創造項目、做效率和質量品牌”的思路,已占據大部分市場。2017-2018年期間,完成200余個政府(社會)服務類項目、30余個政府礦產規劃項目、數個鹽湖勘查項目、多個社會勘查項目,在地勘行業低迷形勢下,保持了分院經濟高速發展。
二、執行典型項目簡介
(一)國家類項目
1、1999~2006年,“西藏尼木地區銅多金屬礦評價”項目,發現并初步評價了廳宮、白容、崗講等銅礦床,通過后續商業勘查,累計新增銅資源量232萬噸,鉬11萬噸。
2、2008~2010年,“西藏宗嘎地區礦產遠景調查”項目,在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中首次發現成型金礦床,新增334金資源量4.1噸,礦床具備大型找礦潛力,質量等級為良好級,為念扎金礦的勘查奠定堅實基礎。
3、2010~2012年,“西藏尼木縣崗講-夏慶銅鉬礦調查評價”項目,新增333+334銅資源量 112.65萬噸,鉬資源量6.69萬噸,野外驗收及成果報告均評為優秀級。
4、2012~2014年,“西藏雪古拉地區礦產遠景調查”項目,填補了“尼木整裝勘查區”北部基礎地質工作空白,質量等級為良好級。
5、2013~2015年,“西藏尼木地區銅礦資源調查評價”項目,首次在雅魯藏布江結合帶內提交中型金礦床1處,4處金找礦靶區,拓展了“尼木整裝勘查區”找礦思路及空間,驗收專家贊其為“尼木整裝勘查區纏上一條金腰帶”,野外驗收及成果報告均評為優秀級。
6、2013~2015年,“西藏拉孜縣彭措林地區銅多金屬礦調查評價”項目,在日喀則弧前盆地新發現斑巖型銅礦化,拓展了岡底斯帶斑巖型銅礦找礦范圍,質量等級為良好級。
7、2014~2015年,“西藏尼木地區銅礦整裝勘查區關鍵基礎地質研究項目”,指導“尼木整裝勘查區”地質找礦工作,野外驗收及成果報告均評為優秀級。
目前,地質調查分院正在執行《西藏尼木地區礦產地質勘查及找礦預測》、《魯爾瑪地區1∶5萬礦產地質調查》,國家項目質量和成果方面,受到贊許。
二、局投勘查項目
1、2010~2014年,“西藏仁布縣念扎金礦預查-詳查”,提交(331+332+333+334)Au金屬量25809千克,礦床平均品位Au2.78×10-6。
項目勘查成果,一是:首次在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內勘查出大型金礦床,對整個雅魯藏布江縫合帶金礦找礦工作具有積極的推動、借鑒意義。二是:實現了“國家級尼木整裝勘查區新的勘查格局”,將南部區域納入“國家級整裝勘查區”內,尼木整裝勘查區變更為《西藏尼木地區銅、金礦整裝勘查區》。三是:由此項目成果誕生了《西藏尼木地區礦產地質勘查及找礦預測》新的國家類項目。
三、社會勘查項目
1、仲巴縣天公尼勒銅金礦詳查項目,通過2017~2018年度勘查工作,取得重大突破,解決礦山淺-深部找礦瓶頸,通過鉆探工程驗證,探尋淺部富大主礦體,即將帶動整個區帶其余礦業權人勘查信心和熱情,為后續項目獲取奠定基礎。
2、謝通門縣宗榮曲鉛鋅礦詳查項目,通過2017年度短暫的勘查工作,取得突破,圈定東西礦段,長度達2500m,推斷遠景資源儲量中型及以上,將帶動謝通門-南木林一帶礦業權人勘查信心和熱情。
3、2017~2018年,通過執行五個鹽湖固體硼砂礦及鹵水硼鋰鉀礦,在鹽湖勘查技術上凸顯優勢,占據了大部分西藏鹽湖勘查業務。